当前位置:专业人才评价工作网 >> 人才观点 >> 浏览文章
 
大胆让青年人才在“以用为本”中发光发热(2)
www.chrdc.cn   2012年05月04日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培养选拔青年人才,坚持“以用为本”,关键在于创新用人体制机制。

  (1)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破解人才“不适用”。注重了解青年人才的需求与期望, 帮助他们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发展规划;根据他们的培训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培训;完善“师徒制”的人才培训管理,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破解“学非所用、用非所学”这种人岗失调现象。

  (2)创新人才选拔使用机制,破解人才“不被用”。要坚持德才原则,以能力和业绩为主要标准;坚持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为优秀人才的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机会和竞争的平台。规范选拔招聘的流程, 设计合理的岗位任职资格和职位说明书,通过职务分析和对人才的工作能力分析测评,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建立人才胜任能力模型, 提高人才适岗率。要以人与事的总量、结构、质量以及人与工作负荷是否合理、人员使用效果等方面为基础,认真做好人力资源配置状况的分析,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实现人与岗位的动态匹配。革除陈旧落后的用人观念和做法,打破“唯身份”、“唯文凭”、“唯职称”、“唯资历”、“唯年龄”的五唯框框,打破封闭循环、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习惯势力,用人所长, 人尽其才, 避免出现人才浪费, 避免人才流失。

  (3)创新人才流动机制,破解人才“不够用”。以用为本是人才流动依据,也是衡量其合理性的重要尺度。人才流动是人才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人才合理流动可以促进人才结构的合理优化,减少人才积压、浪费,充分发挥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能汇集智能资源、发挥智能优势,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4)建立动态有效的绩效管理、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激活人才。建立动态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在以目标、业绩等关键指标为导向基础上,确定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根据指标类别、特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考核奖惩办法,注重过程控制和结果反馈,变单纯的绩效考核为绩效管理。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合理分配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平均主义的问题,增强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将长期激励计划和短期激励计划、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采取多元化的激励方式,满足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激发人才主体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要营造团结和睦、积极向上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之能工作愉快,释放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以用为本” 培养选拔青年人才,必须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改进人才使用与评价体制,完善人才发现与选拔任用机制,任人唯贤,保证他们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林新奇 全细珍)


 相关链接

 

 

 
 

   
 
中国人才有限公司云提供计算服务 已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