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业人才评价工作网 >> 人才资讯 >> 浏览文章
 
加快金融国资国企改革打造金融人才高地
www.chrdc.cn   2009年11月24日   来源:金融时报

  国务院今年4月正式颁布了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的文件,首次从国家层面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进行了全面的部署。这个文件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成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凸显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地位,是中央全局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其次,意见指明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方向,即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个论断非常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以及世界上几大金融中心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我们可以看到,纽约、伦敦、东京都是依托于本国崛起发展成为经济强国的过程来建国际金融中心的。未来中国进一步发展,真正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需要有一个本土的国际金融中心,为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和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服务。在此背景下,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就有了强大的经济基础。

  第三,明确提出要基本建成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是根据经济发展规律以及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规律得来的科学结论。

  20世纪20年代,美元国际地位迅速上升,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储备国,主要国家外汇储备中,美元的比例从1920年的不到20%到1928年提高到了60%,同时纽约成为全球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同样,日元国际地位的上升也与东京国际金融中心密切相关。

  最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上海市政府在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上海市拿到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第一单,虽然目前规模还不是很大,但此举意义重大。下一步我们要在重要的行业和重点的项目中寻求突破,同时完善配套措施和政策,争取逐步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

  国务院文件出台之后,上海市政府迅速制订贯彻落实的意见,确定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近期要抓的93项重点工作,目前其中的17项取得了进展;13项形成了方案,争取在年内有一定的突破;30项初步形成。

  应该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了明显的进展,今年以来一方面金融总量快速增长,金融功能进一步增强。已经形成了包括股票、债券、外汇、商品期货、金融期货、黄金产权交易等市场在内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是国际上少数几个比较完善的金融中心之一,部分交易规模已经占世界前位。今年前三季度,市场的成交总额是185亿元,同比增长了58%,其中上海交易所成交额位列全球第三。同时,形成了种类齐全,包括信托公司、期货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在内的比较齐全的金融体系,到目前为止,在上海的金融总量达到了914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数量和实力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基金管理公司总数达到30家,占全国一半。

  另一方面,金融开放位居前列,金融产出大幅增长。目前上海有20家外资银行在我国境内法人总部,占到全球外资银行法人的三分之二;国内一半以上的合资寿险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今年前三季度,上海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341亿元,同比增长31%,占全市GDP的1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5个百分点;上海中外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29228亿元,同比增长了20.90%,增速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从1-9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直接融资合计16201.97亿元,同比增长33.58%。

  积极打造金融人才高地不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离不开充足的人才支撑。金融业是典型的知识高度密集型、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行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相比,人才资源对推动金融发展意义重大。比如国际上知名的金融机构高盛尽管在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但随后也最快最先复苏,他们公司就把人力资源列为公司最重要的资产。

  实践也证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也是金融人才集聚的过程,纽约、伦敦、香港这些国际公认的全球金融中心,本身也是金融人才集聚的中心。比如目前纽约拥有的金融从业人员达到70多万;伦敦达到40万;香港尽管地方不大也达到了35万。因此,吸引和培育更多更优秀的金融人才,是当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国务院文件指出,要把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流动自由的金融人力资源体系作为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目标之一。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建设上海金融人才高地的战略意义,构建金融人才高地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任务。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机构的壮大,上海金融业已成为对优秀人才最具吸引力的行业之一,金融从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截至去年底上海金融业从业人员总量是23.19万,行业分布以银行业为主,同时还覆盖了证券、基金等各个行业,初步形成一支规模较大的金融人才队伍。

  从人才队伍结构来看,金融从业人员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行业特征比较明显。行业平均年龄只有36岁,其中30岁以下的占到37.9%;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到84.5%,52%的人员有专业技术职称,5.8%的人员获得了国内外职业技能水平的认证。

  同时高层次的金融人才数量这几年在大大增加,一批通晓国际惯例、具有丰富国际经验和本土背景的海外留学金融人才担任金融机构的高官以及技术人员。以特许金融分析师为例,2005年只有30多人,目前已有1500多人,占到中国大陆的75%。但是相比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大目标来看,我们金融人才资源仍显不足。上海金融人才数量比伦敦、纽约、甚至比香港都来得少,而金融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概括而言就是:基础性人才相对饱和、岗位技能要求比较低、熟练性人才相对不足、高层次人才非常紧缺。

  为此,去年金融工委组织上海有关金融机构到美国、英国招收高层次的金融人才,当时正值金融危机,因此报名踊跃,截至目前已有60位到岗工作,金融机构及这些海归金融精英都很满意。12月初,我们将再一次组团到海外招聘优秀人才。

  同时,我们正在研究开发网络招聘优秀人才的平台,通过网络系统把我们各个机构需要的海外人才包括国内人才的需求在网络上发布,争取年内正式开通。

  此外,为了吸引高层次金融人才来沪发展,我们初步形成了比较有竞争优势的人才政策体系,比如对金融高管人员的个人所得税通过奖励的方式返还一部分,使他的实际税负大幅下降;推出金融人才公寓,以比较低的价格租借给金融高端人才;为其子女教育以及就医提供绿色通道……各方面配合起来,使我们金融人才环境得到改善。

  不过,我们要看到上海金融人才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虽然已初步形成了流动自由的金融人才市场体系,但是金融业人才流动中也存在着一些无序的现象及高层次的金融人才、海外人才引进的机制还不够完善;金融业人才流动中缺乏实质有效的行业竞争限制手段;个别金融机构还存在不正当竞争人才的现象。

  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我们缺乏针对高层次金融人才的专业化机构,我们要让专业人才中介机构在人才流动中更好的发挥作用。同时我们缺少海外金融人才制度性的引进渠道,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建立一个海外金融人才的信息库。

  加快金融国资国企改革最后再说一下深化金融国资改革,发挥地方金融国资国企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上海金融国资重组涉及16家市属金融企业,包括上海国际集团、浦发银行、上海银行、太保集团、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等。截至2008年底,这16家市属金融企业总资产2.45万亿元,其中浦发银行总资产1.31万亿元,占53%。

  尽管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还有许多问题。比如金融国资总体布局不到位、发展定位不够明确、基本资质不够健全、用人机制市场化程度不高。针对这些问题市委市政府文件提出,我们要通过开放性市场化的重组,来优化金融国资的战略布局。

  根据文件要求,我们提出了金融国资国企改革。当前我们重点抓的几项工作:第一要推动金融企业重组发展,增强骨干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二要进一步完善法人制度结构,不断完善企业的整体经营水平;第三要进一步深入用人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充分调动企业领导人员的积极性;第四要加强业绩考核和协调服务,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记者吴玥整理)

  链接

  上海金融业面临“双紧缺”

  《2008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明确指出:上海金融从业人员的数量与质量,决定了一国或一地区金融业的竞争力。因此,它构成了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估的首位指标。相应地,上海金融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建设,就无疑成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首要工程。

  《蓝皮书》认为,上海金融业面临“双紧缺”,既紧缺通晓金融、外语、法律、电子商务及熟悉WTO游戏规则的复合型金融人才,也紧缺熟悉私人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工程、保险精算、核保审赔、保险经纪、产业研究、风险资本运作、资产信托、期货业务的金融专才。因此,从长期来看,作为拥有1200万就业人口的上海来说,按照国际金融中心人才占比就业人口计算,金融从业人员及其配套复合型人才缺口至少100万以上。


 相关链接

 

 

 
 

   
 
中国人才有限公司云提供计算服务 已认证